发布时间:2022-06-08 11:53 浏览次数:390
叶斑病:
主要有两种,即褐斑病和黑斑病。均可侵染叶片,也可侵害茎、叶柄和叶托。褐斑病初发病时,形成黄褐色和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,以后逐渐扩展成l~10毫米大小不等的病斑,圆形,表面淡褐或暗黑,边缘有较明显的淡黄色晕圈,在老病斑-亡产生灰色霉状物。茎部、叶柄的病斑,长椭圆形,暗褐色,中间凹陷。黑斑病,病斑稍小,呈黑褐色,黄色晕圈较少或不明显,在叶背面的老病斑上着生小黑点,呈轮状排列。
防治方法:
(1)农业防治。花生收获后,要清除田间病残体,并及时进行耕翻;重病地块应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;合理密植,降低湿度,加强田间管理,及时排水,提高抗病力。立蔓品种较蔓生型与半蔓生型品种抗病,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。
(2)化学防治,始花期进行田间五点取样,调查病叶率,当田间病叶率10%时开始施药,每隔半月施药一次,连续防治三次,增产效果最好。如防治一次,可把防治指标提高到20~30%进行喷药。可喷洒12.5%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-30克或OS-施特灵600-8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~1500倍液,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,或7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~600溶液,50%甲基托布津1000~1500倍液,40%灭病威胶悬剂亩用250毫升任选一种,每亩喷药液75~100公斤,施药间隔以2周为宜,如天气干早,间隔期可适当延长。
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,更多最新三农资讯、农药使用技术、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,欢迎点击-世纪农药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。
来源:网络
注:本文转载自网络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,仅供读者参考,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。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。如有侵权,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谢谢!
APP下载